欧阳修说:“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。”在人类文明滚滚向前的历程中,书籍承载着前人智慧,蕴含着先贤灵光,哺育后辈进化成长。之于我辈高中生,语文课本又以其独特的设计安排吸引着全社会的关注,或以博览群文动人心神,或以格物致和育人素养。文以载道,书以化人,青少年们借助语文课本立学修身,实现综合发展。
于惊涛处听波澜,在文质兼美的内容中体味人文之美。
且不必说那些拓展的名章巨著,单是刚刚学过的《必修》(上),便集合了古今中外的无数激情与思考;时代风流人物独立寒秋,书写主宰沉浮的豪情,思想诸贤袂吐出青春的礼赞。一代代文坛豪杰,以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情与我们情思共鸣,展现诗意人生;一群群文化巨擘,将天地风月化作审美与顿悟的源泉,给我们塑造了于困境突围可去的精神家园。我们在《乡土中国》中触摸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敦厚脚印,在“家乡文化生活”中再饮神州大地哺育几辈人的醇美河水……我们在文质兼美的文章和生动真实的学习实践中为别人的故事哭,为别人的故事笑,见过天地,见过众生,最终,心潮澎湃地见到自己。语文课本,让我们看到了杰出人物的无数面貌和无限可能,深度学习后,才能激动而理智地,自信而谦逊地走向更好的自己。
然而语文课本并非篇篇如此“有趣”“适口”且富有刺激性。对于那些看似枯燥乏味,䀲涩难懂文章,我却认为这并非是白璧微瑕,同样是应当着力品读的地方。
居枯燥地思真知,在平淡晦涩的内容中求索人文之力。
“趣味”并非读书唯一品味,“适口”实乃读书懒怠借口。《登泰山记》看似冷淡,但从“自唐显庆以来”可见期待常伴人心,从“皆不及往”可见遗憾十之八九。石也常见,树也无奇,于天地间平淡一色,可见内心安笃,凛然如泰,读书者,学习者的使命便是接过他的“思考重担”继续前行。
满足期待的文章,我们用热爱去阅读;不合心意的文字,我们用好奇去赏玩。
岂止阅读,生活处处皆是如此。顺境和逆旅同在,热闹与平淡并存。
智慧在兹,爱与不爱之间,任君取摘。
诗词歌赋皆学问,三言两语亦文章,课本上的文字如群星争晖,似春芳满园,繁花品香,枯木悟道,皆当涉猎,学以达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