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钟已经指向6:30,园园妈妈感到非常焦虑,到放学回家的时候,孩子没有回来,时间已经过去将近1小时了。园园平时都能在5:30左右回家,到5:30的时候,妈妈看孩子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家叫门,心里就有些不安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妈妈就越发感到不安,在家里来回踱步,做饭的心思也没有了,忍不住给在办公室加班的老公打电话。她告诉老公:“园园到现在还没有回家,会不会出事了?会不
会是出车祸了?会不会是被人给拐走了?”老公一个劲儿的安慰她,但不见有多大效果。
怎样做才能安慰园园妈妈,让她的焦虑情绪缓解下来,采取理性措施去解决问题呢?这时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中的“发散性思维技术”。
一.什么是发散性思维技术
面对某个客观情况(事实或现象),当事人不知晓导致具体原因,他做出消极或极其糟糕可能原因的解读,引起焦虑紧张或者猜疑心等消极情绪时,咨询师引导当事人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各种可能的原因,拓宽当事人的思维宽度,缓解当事人情绪的一种认知技术。
二.发散性思维技术的应用步骤
发散性思维技术应用有四个步骤:第一步是确定客观事实或现象,第二步是寻找更多可能原因解释,第三步,评估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(用百分比%来表示),最后一步是采取行为来验证可能性。就是寻找相应证据和做出某个行为来验证这种可能性的真实性。
二.发散性思维技术应用实例
我们先以上面这个例子来说明技术应用。首先,确定妈妈的情绪是由“孩子在正常放学回家的时候,还没有回来”这个事实引起的。其次,考虑更多可能性,妈妈提到了两种可能性:出车祸和被拐走,咨询师(或者周围的人,如丈夫)需要帮助妈妈考虑到更多可能性原因,如班级参加集体活动晚了,或小组活动晚了,或者单独被老师留下了,或者在回家路上和同学玩忘了时间等。第三步,评估这些可能性的大小,妈妈做出这样的评估:出车祸5%、孩子被拐 5%、集体活动20%、小组活动20%、被老师单独留下30%、路上玩20%。
最后一步,确定验证这些假设的真实性,妈妈需要采取的行动。妈妈可以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,了解是否有集体活动、小组活动、或是否被单独留下,妈妈还可以与孩子好朋友家长联系确认,甚至可以顺着去孩子上学的路上去找等等。当妈妈通过发散性思维,发现其实有多重可能性,特别是当她发现自己在焦虑的时候可以采取行动,她的焦虑情绪就能得到更大的降低。
我再给大家举心理咨询的例子。来访者是一个女士,她进到咨询室的时候,情绪就有些不好。我用认知的ABC模式进行了询问了解。
我说:“看起来你的心情有些不好。”
她说:“嗯,心情有些沮丧(C)。”
我问:“能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沮丧的吗?”
她答到:“前天,我给我的堂兄打电话,打了好几次,他都没有接我的电话(A)。”
我接着问:“他没有接听你的电话,当时你在想什么?”
她回应道:“我想,他肯定不愿意接听我的电话,他肯定嫌我给他添麻烦(B)。”
我接着问她为什么这样想。她说,和堂兄原来并没有什么联系,只是这次到北京来治病,家人觉得有个亲戚堂兄在北京,可以有一个照应,因此嘱咐自己去找他。她觉得虽然是亲戚关系,但过去没有交情,堂兄是不愿意帮忙的。
我对她说:“这个有一个事实——你打了几次电话而你的堂兄没有接听。我们来看,这个事实有些什么样的可能性。你提到了第一种可能性是堂兄故意不接你的电话,因为他不希望你给他添麻烦,除此之外,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?”
她说:“可能他在忙工作,没时间接听。”
我说:“还有别的可能吗?比如说,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接听别人的电话,你的朋友或周围的人会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接听电话。”
她说:“还有可能是手机忘在家里没有带在身边,或者是电话静音没有听见。”
她一共列出了四种情况:堂兄故意不接听、堂兄开会没法接听、手机忘在家里没带在身边和电话静音没听见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评估了这四种可能情况的概率:故意不接听 50%,开会没法接听20%,忘在家里10%,静音没听见20%。然后,我告诉她,我们接下来可以想办法来验证这些可能性。我们一起讨论了两种方法,第一种方法是换个时间再给他打电话,第二种办法是用其他号码给他打过去。
通过讨论,她了解到这种情况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,同时知道可以采取方法来验证,觉得自己有走出谜团(猜疑心)的办法,心情轻松了不少。第二次来咨询她的心情特好。她说,当晚给堂兄打电话了,堂兄接听了电话,堂兄告诉他手机忘在家里了,堂兄还请她周末一起吃饭。
(也许有人会问,如果她的猜疑被证实又该怎么办?我们将在后面技术讲解中回答解决办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