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果展示 > 留住那青山

留住那青山

2016年11月15日 17:28:14 来源:张永昌 访问量:1917



和一位同行谈起朱自清的名文《荷塘月色》,她说:凡是在学校学过的文章,我再也不想看第二眼了,不知道为什么。我想了下答:应该都是分析惹的祸吧,就像一座好好的青山被过度采伐后伤痕累累不堪入目。

确实看过这样的山。是一个秋天的下午在济青高速路上看到的,用几行句子保留了当时的印象——

绵延起伏的一列山

没有名字

不知年龄

在深秋的风中

苍颜白发

满身伤痕

与膝下的不肖子孙

相依为命

也许那只是丘陵,还称不上山;但在久居平原的人看来,那就是山。望去坑洼残破,点缀着些荒草,有带斗的拖拉机爬上去爬下来。山脚下有些房屋,死样活气的。

“靠山吃山”没错,饕餮无度就错了,敲骨吸髓就大错特错了。缺少草木、遭受破坏的山,丑得很,荒凉得很。

沂蒙一带的山好一些,但也有破坏较严重的,或者人工痕迹过多。浙江的山,特别是郁达夫家乡富阳一带的山,就好得多:草木葳蕤,翠竹簇簇,偶见茶园村落也总是依着山势的起伏,山基本保持着本色,透出派灵秀之气,让人想到杜牧的诗:青山隐隐水迢迢。

北方也好,南方也好,山就应该是青山。“山清水秀”,“青山绿水”,不应成为过去,不应只是想象。

也不妨开发,不妨修索道建亭阁,不妨弄出些“文化”,但要尊重山,尊重它的容颜,它的血脉,它的骨骼,不要弄得面目全非不伦不类,不要污染,不要伤筋动骨。

童山秃岭,赤地千里,若非天灾,定为人祸。

我们已经有了片苍茫贫瘠的黄土高原,有了条时常为祸的黄河,够了。据说长江正在变成第二条黄河,悲哀。

还记得10年的舟曲泥石流吗?以前舟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,很少发生泥石流。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盛行,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,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,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,植被破坏严重,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,水土流失极为严重,遇上突如其来的强降雨,便导致了严重泥石流发生。1463人遇难,302人失踪——不是报应吗?

我们的祖先庄子谈到“马”时说:马,蹄可以践霜雪,毛可以御风寒。龁草饮水,翘足而陆,此马之真性也。虽有义台路寝,无所用之。及至伯乐,曰:“我善治马。”烧之,剔之,刻之,雒之。连之以羁絷,编之以皂栈,马之死者十二三矣!饥之渴之,驰之骤之,整之齐之,前有橛饰之患,而后有鞭筴之威,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!

现在很多追求政绩的地方官,也是这样对待环境的吧。

登山者回答为何登山有句名言——因为山在那儿。山确实在那儿,应该安详的在那儿,是青山就万古苍翠,是雪山就永远圣洁。

据说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,有这样一副标语:慢慢走,欣赏啊。我们也该有那样的眼福,那样的心态。

对待《荷塘月色》那样的美妙诗文,千万别像破坏自然的“二杆子”一样,条分缕析,抽筋剥骨,术语成堆,唾沫四溅,也要——慢慢走,欣赏啊。

我们的语文课堂,也应该有生态意识、环保意识,不要糟蹋,不要灾难。

山登绝顶我为峰——那是人一时的豪气,没有人能长久“为峰”的。山峰就是山峰,永远在那儿,有迎客松为伴,有苍鹰栖居。

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——只有青山长在,才会永远有柴烧。

留住那青山吧,但愿“人间无处不青山”。

编辑:管理员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 特此声明。